首页 > 趣频道 > 生活/趣味

写在《新世纪福音战士》30周年之际 这部动漫影响有多大

来源: 微博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15:52:56
浏览: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主海报

    一部动画,成为学者研究的课题。1995年10月4日,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东京电视台下午6点半的动画时段首次播出,这部26集的动画由庵野秀明编剧并执导。在此之前,由该片人物设计师贞本义行创作的漫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在角川书店的《少年Ace》杂志上连载,从1994年12月(1995年2月号)直至2013年6月(2013年7月号)才完结。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剧照

     2015年,世界正经历着从“第二次冲击”(由南极冰雪融化引发的全球危机)中恢复的时代,一位“使徒”突然袭击了箱根正在建设中的计划城市“第三新东京市”。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尚不清楚,但他们以各种形式和特殊能力向人类发起挑战。

     人类对抗这些神秘敌人的唯一手段,就是巨大泛人形决战兵器“Evangelion”(下文简称EVA)。14岁的少年碇真嗣等三名少男少女被联合国直属特别机构NERV选中,担任EVA的驾驶员。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战斗拉开了帷幕。“使徒”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少年少女们和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序》 主海报

     在此后20多年里发布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旧剧场版和新剧场版中,也都以TV动画版的世界观为主,重新构建了故事线。

     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刚上映时,收视率只有7.1%,从后半部分开始,人们开始频繁讨论剧情,在最后两集播出后,日本国内公众和评论界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2],并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甚至因为其结构中大量使用与生物学、心理学和宗教相关的专业术语,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

     很多中国观众对《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了解,是从小时候电视上播放的《新世纪天鹰战士》(一译《2000天鹰战士》)开始。2000年,深圳电视台引进了1995年版本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译制配音及删改部分内容后,以《新世纪天鹰战士》的片名在部分地方电视台播出。原本的主题曲《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也有了中文版《勇敢的少年》。

     “希望作品和现实社会中的「碇真嗣」,都不要再封闭自我”庵野秀明有一句“名言”——“《新世纪福音战士》如此受欢迎真的很奇怪,里面的每个角色都「病得很厉害」”,而本片的人物设计师贞本义行在美国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原本觉得只有日本人才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但当它在许多国家流行起来并得到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认同时,意味着全世界都有同样的「心理疾病」,这不是一件应该感到高兴的事。”(笑)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碇真嗣(左)与渚薰(右)《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 主海报

     对于片中所有“适格者”都是14岁的原因,庵野秀明解释道:“主人公被设定为14岁的理由,是因为这是个“孩子以上,大人未满”的年纪。能靠自己一个人活下去,也能依赖他人而活。因此我认为14岁作为在精神上有独立可能的年龄,很适合这部作品的主题。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人和人的交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庵野秀明亦称,《新世纪福音战士》讲述的是“一群不善于交流的人”之间的故事。

     制作人物设定期间,贞本义行看了一档NHK的电视节目《脑与心》,了解到情侣之间、亲子之间的牵绊与大脑中的A10神经有关。突然灵感迸发并把想法告诉了庵野:“已去世的母亲存在于机器人之中,通过孩子与母亲在精神/心理上的纽带来操纵机器人。而且由于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导致亲子关系也很紧张,操纵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一从科学观点出发的思路,加上“孩子以上,大人未满”的年纪,贞本义行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是利用爱的力量来操纵这些超级武器。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性格和心理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被讨论最多的部分。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碇真嗣。《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序》剧照

     “对任何事都感到冷漠,提不起干劲,明明没胆子自杀却又希望能自杀,对自己不在乎......我一开始就打算设计出给人这种轻浮感觉的角色。”贞本义行在设计主角碇真嗣时,为他赋予了这样的性格。

     “碇真嗣确实反映了我的性格,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庵野秀明在1996年洛杉矶的动画展会上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庵野形容真嗣有些躁郁,还有自闭倾向。他害怕与别人接触,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无谓的,放弃让别人了解自己;认为自己遭到父亲遗弃,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童年时失去母亲的创伤使他在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寻求存在理由中摸索成长。

     根据评论网站IGN的说法,庵野秀明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时曾经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他将自己的情感和绝望都倾注到了真嗣这个人物身上,“通过少年真嗣这个肩负着打败试图摧毁他的世界的巨型恶魔的重任,我们可以近距离地看到这位幕后制作人如何试图打败「自己的恶魔」。真嗣是抑郁症患者憎恨自己的所有事物的一面镜子。”

     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真嗣虽然是传统意义上「拯救了世界」的人,但他也让很多人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是因此,庵野秀明希望通过作品的不断更新,“一步步地引导作品和现实社会中的「碇真嗣」不要再封闭自我”。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绫波丽。《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剧照

     片中的另一位主角绫波丽对真嗣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丽的个性沉默寡言、不善表达且内向害羞,总是一副厌世的样子。绫波丽的英语配音员阿曼达·韦恩-李表示,丽外表看起来冷漠疏离,她心中其实还是有一丝人性的火花,被“消极的自我价值观和意识到自己是可以被替换的消耗品”这两点掩盖住了。庵野的构想中,丽代表的是真嗣心里无意识的部分。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明日香。《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剧照

     明日香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对后世动画创作影响极大的一个角色。她是EVA二号机的驾驶员,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个性活泼好强、富有行动力的女孩,随着剧情发展,她的自尊心逐渐崩溃,内心脆弱的一面被呈现出来。

     在剧情最初的设定里,明日香是作为男生们的“偶像”来设计的,对真嗣来说,明日香是「向往的异性」的象征。同时在电视动画的前6集里,整体的氛围都很沉闷,明日香身穿黄色裙子和红色皮鞋的初次登场,“你白痴呀?”的口头禅,带来了轻松活泼的观感。

     明日香希望通过驾驶EVA得到他人的认可,实际这是用来补偿她自己悲惨童年经历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幼年时她曾目睹精神失常的母亲自杀,因而造成她只能借由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优秀,而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

     片中有剧情讲述在母亲精神失常后,幼小的明日香决定不再哭泣、不再依靠他人,并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像个成年人,压抑自己原本想向母亲撒娇的诉求。根据日本追手門学院大学心理学部的研究,明日香有典型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真嗣和明日香受到了精神创伤,而绫波丽则不知道感情的存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大人们”也多少有着童年阴影的残留。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葛城美里。《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剧照

     像是NERV的指挥官葛城美里,在学生时期曾与片中NERV的特殊监察部成员加持良治恋爱,之后发现与加持在一起开心的感觉似乎是在追寻父亲的影子,她感到害怕因而提出分手。

     碇真嗣的父亲碇源堂,表面上是个为了一己私欲而无视人性与感情、极为冷酷的人,但对妻子碇唯感情极深,一切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再见到唯。以及虽然戏份不多但人气极高的角色渚薰,是拥有生命之果的力量和人类身心的存在。和真嗣相处短暂却产生了深刻的羁绊。以上种种心理和情绪的羁绊,都让《新世纪福音战士》不只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

     “不要逃避!”
 
     《新世纪福音战士》上映的1995年,是日本“失去的30年”的开端。年初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多个区县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影响,许多参与救灾的志愿者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重建」不只是建筑和道路,人们的心灵也需要「重建」。

     也是在这一年,“社会空心化”这个词开始出现在日本媒体中,随着社会中工作机会的减少,后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年轻人开始有“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达成了目标,但我没有发光”的感觉。“虽然考上了顶尖大学,但除了父母没有人关注我。我以为通过接受精英教育,我的‘社会价值’就会得到认可,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渚薰。《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序》剧照

     性格脆弱、自我逃避的碇真嗣正是这代年轻人的心灵写照,他经常戴着耳机,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漠不关心的形象,跨国界地展现出年轻一代的郁闷。同时虽然不喜欢与他人接触,他却被迫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承受着社会压力的现代人如出一辙。在动画末尾,真嗣最终接受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社会学者桥本努认为这正是自由主义的基础,是日本社会发展的象征。

     而在冷酷沉默、面无表情的绫波丽出现时,正是日本国民陷入泡沫经济崩溃后信心大减、陷入低谷之时。人们对身负伤痕的绫波丽依旧坚强地驾驶EVA与使徒决斗的剧情感到同情,这种同情只存在于当时的时代,也是将无意识的信仰投射到具体化的现代偶像上的举动。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初号机。《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剧照

     “同步”是EVA驾驶员们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这些动画里的人物呈现出的性格特质,也吸引了当时的年轻人们“同步”。

     与此同时,就如前文庵野秀明所说,碇真嗣在后期的尝试和转变也是在向同样遭遇人生挫折、处于精神容易扭曲时期的年轻人呼吁:“不要逃避!”(这是他的名言之一)。无论生活如何,只能面对现实然后接受它。这些存在于14岁少年少女身上的「问题」,让许多年轻人,以及有着相似童年无法完全成长的成年人,都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千禧年初,《新世纪福音战士》通过欧美的娱乐公司扩散到了更多国家,一直到现在,它都在世界各国拥有不同年龄段的粉丝。同时对于后世其他动画、漫画中世界观和人物形象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论家前岛胜将《新世纪福音战士》作为日本动画界「世界系」作品的起源,其最初定义包括在片中有强烈的独白、内省、自我意识的描写等特征,主人公碇真嗣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描写也影响了后来的《少女革命》(1997)和《玲音》(1998)等作品。

     2012年,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在《读卖新闻》的采访中,承认他有受到庵野秀明作品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最后几集。他从中了解到了“动画不是只有那些夸张的动作戏,有时候是关于言语,甚至于不需要言语。”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美学影响
 
     30年来,《新世纪福音战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内容和商品产业,仅仅在日本,靠此IP衍生品获得的收入就高达数亿美元。即便没有看过动画片的人,也多少知道类似“初号机配色”这样的美学搭配。

     日本作曲家鹭巢诗郎为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及后续的四部新剧场版创作了背景音乐,战斗场景用的是铜管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雄壮乐曲,真嗣在美里家中的生活场景是有节奏感的乐队音乐,而到了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用的是钢琴独奏。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剧照

     “对于电视动画来说,音乐必须成为一种标记(icon)。因为电视动画每周都播出,所以每当出现某类场景的时候,就必须要响起相应的音乐。这一点和电影相当不同。电影看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所以音乐的起承转合和抑扬顿挫就比较重要。而电视动画是反复播出的,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音乐很有必要成为一种标记。”鹭巢诗郎说道。

     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音乐时,鹭巢诗郎和同事们为导演庵野秀明准备了不同的音乐选项,由他自己来判断某一段音乐更适合什么场景。“其实《新世纪福音战士》音乐上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庵野秀明。因为是他挑出了那些音乐——是他让我做出了那些音乐。如果说我也有点功劳的话,那我的功劳就是给他制作了很多音乐而已。”

新世纪福音战士 30周年

《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主海报

     伴随着Windows 95的发布,《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一些名词,也在之后的互联网文化中进化出了不同的含义。

     譬如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同步率越高代表驾驶员对EVA机身的控制越好,这里的“同步率”在早期的视频网站中常被用来描述画面与背景音乐的契合程度。当视频里出现两个或多个人的动作完全同步的情况时,也会有观众发出“同步率100%”“同步率400%”的弹幕。“暴走”原本是形容EVA因为某些原因失去控制,情绪大范围波动,从而导致的近乎于野兽一样狂暴的行为。后来被引申为“疯狂状态”的代称。

     字体是构成如今“EVA美学”的重要部分,这种有着粗犷书法风格的字体名叫Matisse-EB,是字体制作Fontworks于1992年发布的“Matisse”系列字体中的一员。在当时桌面出版(DTP)正流行,Matisse字体被许多设计师以及印刷公司、制版公司和输出中心用作印刷字体。

     在此之后不久,正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GAINAX公司也引入了基于Mac的DTP环境来内部制作其游戏软件包和手册。当时的庵野秀明认为“文字”是一部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他在这些DTP提供的字体中没有找到满意的字体,于是决定自己在字体库中挑选一种。

     庵野秀明选中了Matisse-EB字体,用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片头和片尾的字幕,这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字体被粉丝们称为“Eva Font”,至今还一直被用在与动画相关的周边商品上。继《宇宙战舰大和号》和《机动战士高达》之后,《新世纪福音战士》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掀起的潮流被称为“第三次动漫热潮”,引发了大量针对青少年和成年观众的动画的制作。游戏公司“TYPE-MOON”的社长武内崇认为,《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结尾中虚实交织的镜头让观众带着故事在现实中生活下去、为观众带来力量。

     30年后的日本年轻人或许已经难以体会少年碇真嗣在1995年的心理,不过在全世界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粉丝们心目中,对于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于人类本性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因为时代改变而退却。(编辑:天津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