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清晨,太阳刚刚升起。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环境:室外气温-50℃至-10℃,银装素裹。
情景:一辆静置超过12小时的比亚迪K8纯电动公交车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车辆经过雪地、冰面、鹅卵石路、搓板路等各种路况稳定行驶,操控、制动、加减速……丝毫没有受到极寒冰雪环境的影响,满载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200公里。
这是比亚迪K8进行的冰雪极寒测试,这场测试从2017年12月中旬开始,将持续到2018年3月底,测试周期约100天。
这是一场用数据说话的测试。比亚迪K8用实力演绎了无惧冰封雪漫,用一条条平稳、扎实的辙印,将一颗勇敢之心尽情释放于海拉尔,描绘了一辆纯电动客车在极端环境下的从容。同时也为比亚迪纯电动客车自2017年7月开始的高温、高海拔、高寒“三高”测评画上完美句号。
驾驭冰雪 测试全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冰雪之旅。中国客车信息网记者迫切想知道,是怎样一种无畏的姿态,才可以从容地去征服-50℃的极寒环境?3月13日,记者来到海拉尔,亲眼见证了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的“不怕冷”!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份平均气温均在零下30℃以下,甚至可以达到零下50℃,能够“扬水成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比亚迪测试工程师连续工作近100个日日夜夜。
每天清晨,工程师们都很自觉地走出温暖的房间,前往试车场进行各项测试。有时候为了追求更低的测试温度,工程师们甚至要在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做测试。此时的他们全身必须“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但在零下50度的环境里,即使捂得这样严实,眼睛也会瞬间被冰霜画上“睫毛膏”,但他们依然会顽强地忍住身体的各种不适将测试进行到底。可以说,100天,他们为了极寒测试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也因此让整个行业都认识了这款真正“抗冻”的纯电动公交车。
K8是比亚迪精心研发的精品车型,目前市场累计销售已突破15000辆。车辆搭载了能量密度升级后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采用二级踏步、车身(铝合金)轻量化设计,动力电池全部布置在底盘上,搭载轮边驱动系统、智能钥匙系统、再生制动系统以及多合一控制器等领先配置。针对不同地区及使用环境,K8还采用行业首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整车电池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均能够发挥出最优性能,满足高温、高寒及高海拔地区的运营环境需求。
为了得到最真实的数据,比亚迪K8在测试前进行了配重,装载了上百桶砂石,达到了满载状态,同时在测试全程中保持暖风开启。比亚迪车辆测试工程师韩工告诉记者:“在-10℃至-50℃环境温度下,比亚迪K8的测试主要在北京友联致远冬季汽车试验场,及海拉尔周围100km范围内的高速、城郊、市区综合道路上开展,完成了采暖系统性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充放电系统、EBS系统调试匹配及测试、动力性、能耗、整车低温储存、冰雪路面操稳性能、除霜性能、低压电器性能等项目,预计完成1万公里路试。”
实力抗寒 品质卓越
经测试验收,比亚迪K8的EBS系统性能在满足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的条件下,完全满足北方冬季市场复杂的全工况路面需求,可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达到最高。
同时,依赖于成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该车搭载的动力电池在海拉尔极低室外环境温度条件下,仍能维持在最佳要求温度范围内,充电、放电性能表现良好,与标定时间基本相差无几,整个充电过程中电流一直十分平稳。
在中国客车信息网记者参与的这次实际测试中,比亚迪K8的续航表现十分惊人。此次挑战选择的路线,从海拉尔公路客运总站出发,到达著名的陈巴尔虎旗蒙古人游牧部落,单程60公里,往返超过120公里。在结束测试时,仪表显示车辆共行驶127公里,剩余电量为42.7%。显然,比亚迪K8在冰雪极寒环境下的表现与在平原地区相差无几,这说明高寒环境对比亚迪K8的三电系统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另外,在极寒环境中,比亚迪K8保持了良好的低温启动能力和供电稳定性。据测试工程师介绍,在高寒测试的整个过程中,K8从来都是通电后踩一脚油门就走,整个行驶过程中,电池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电流,动力输出均匀而且强劲。
作为公交车,车辆舒适性很重要。如果车辆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静置几个小时后,是否能迅速升温呢?记者亲身经历后得知,只需短短几分钟,车内温度就能达到较为舒适的状态。测试工程师介绍,这也是他们重点测试的项目之一,测试后发现,K8针对北方极寒气候条件加装的采暖系统及空调采暖系统,可满足极低气候条件下车内的采暖需求。
这一次,极度冰点之下,验证了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的实力;这一次,比亚迪用数据交出了一份令行业满意的答卷。从这场测试可以看出,挑战极寒是一个需要整个行业付出努力与坚持的动词。
比亚迪正用行动诠释着支点的力量。在其成长过程中,始终谨记对用户的承诺,勇于担当,不断突破,用行动做好品质的“守护者”。它做的每一项测试,都牢牢扣住“安全可靠”的主题。而纯电动客车同样可以在高温、高海拔、高寒等恶劣环境里来去自如,正在比亚迪K8的车轮下逐渐明朗,这也将为中国新能源客车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信心与活力。(编辑: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