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奥迪经销商联会(CADA)公开职责奥迪方面缺乏商业信誉之后的第9天,CADA、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公司共同签署多方协议,就以下几点进行了明确:
第一点为2022年各方努力确保实现90万辆销量;
第二点为第三方不早于2022年1月在中国销售;
第三点为在中国一个销售公司管理一个网络,将由该销售公司定义网络标准,现有经销商都将获得该销售公司授权;
第四点为奥迪公司未来在中国销售和服务的产品全部在当前的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在现有展厅和服务区域提供销售和服务等。
相比3月28日上述三方(除一汽-大众外)达成的口头共识,此次协议落成了白纸黑字,不仅具有法律效力,也避免了相互扯皮。也正是基于此,其中的一大变化,格外引人注目,就是未来奥迪的销售渠道将明确为一个渠道,即上汽所产奥迪车型也将在现有的奥迪经销商处实现销售与服务。
从协议核心内容看去,虽然第一点也有了变化,即实现90万辆推后了一年(3月28日的共识为2021年),但结合第二点,这不足以影响上汽奥迪的项目,唯有三、四两点内容相对3月28日的共识有了彻底的、具化的改变(3月28日的共识只是上汽奥迪原则上利用现有经销商,而且可以布置自己的渠道)。
笔者认为,在现有奥迪经销商“铁了心”要争渠道利益的情况下,这份协议不仅是奥迪方面的一种妥协(因为眼前利益可量化,而未来上汽奥迪还是虚无,此时放弃未来也属正常),也宣告了上汽奥迪作为独立销售公司将不可能存在。
不过大家不觉得奇怪吗?除了去年12月份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公开回应上汽奥迪项目不变之外,之后所有有关奥迪在华的渠道之争的节点,上汽方面都没有发声(项目进展与人员安排也是被媒体报出,而不是上汽主动发声)。
这是个什么意思?难道这次(5月19日的协议)上汽也选择沉默?而被此次协议“板上钉钉”的内容看似皆大欢喜,但其是否为未来奥迪在华销售埋下了不确定性?请您听听笔者对这几方面的解读。
发布时机是精心策划的?
中国有句古谚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上汽奥迪”事件发展的这半年以来,以经销商联会为代表的奥迪经销商层面一直在主动捍卫自身利益(且不论其背后有谁),才有今天的成果。
其实笔者在《“不是我死了,你就能卖出票去” 郭德纲的话 奥迪经销商怎么看?》一文中写到,只要现有经销商做好自己(包括与奥迪商谈补偿及开拓新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哪怕什么新的渠道与你争锋,但CADA也的确让奥迪方面看到了他们的坚韧。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不是所有人都会看长远利益。在可量化的眼前利益与虚无的长远利益面前,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前者,奥迪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达不成协议,可能就是一损俱损的事,以今年奥迪的市场表现来看,厂家可不敢再次就范。
不过业内有声音说,CADA等四方达成协议的时间有精心策划之嫌,因为5月19日正好是周五,而且是晚上才公布协议内容,这会有些让上汽方面措手不及,也是先下手的典型代表。
笔者对此认为后面的确是可信的,即先下手,这个时机也的确让上汽方面措手不及,但精心策划就谈不上了,因为这是多方谈判,可能成,可能不成,CADA又不是主导一方,谈不上策划。
不过笔者想说的是,从影响上汽奥迪渠道方面的内容上看,未来很可能实现一汽-上汽-奥迪三方的合资销售公司,并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如此重要的顶层设计,又关于上汽利益,没有上汽有关人士的出席及表态,是否有失公允?
笔者记得此前有“今年3月底,上汽奥迪项目见分晓”之说,即针对上汽奥迪项目,有关各方在今年3月份共同协商,就连一汽方面也可以派人参加。虽然没有成形,但安排至少公允,而就此次协议来说,CADA彰显经经销商能力可以,但现实考虑的并不周全(奥迪方面应该想到这个问题)。
三方合资销售难度多大?
上文提到,未来奥迪在华将实现三方合资销售,这在中国合资车企的销售体系中并不多见,而且是一外资,一央企(共和国汽车长子)、一国企(国内车企集团销量第一)。
不是说在中国三方合资的销售公司就不可能,只是就奥迪案例来说,难度太大。笔者认为,这当中有三个不确定因素:
第一点就是法律问题。我国《反垄断法》第四章“经营者集中”第二十条第三款——“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凡是触及该条款的合资合作均涉嫌垄断,都有可能被有关主管部门驳回。
未来一汽-上汽-奥迪的合资销售公司能否规避这一法律问题,将成为合资成功的第一道门槛。
第二点是各方诉求能否趋同。就原始的定位,上汽奥迪与一汽奥迪无论在企业机制及架构上,还是在经营理念与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现在“一个渠道”已成为既定事实,如何把上汽奥迪原始的想法拉进一汽奥迪的体系之中?是谁牵就谁?这一协调工作恐怕也是短期难以完成的。
除非如奔驰、宝马一样,奥迪在合资公司中也要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奥迪在华要重塑品牌,也一定要走这步),在根深蒂固(一汽奥迪)的体系下,这个难度将有多大?
第三点就是上汽届时还愿不愿意加进来。按照此次协议,上汽奥迪的产品要到2022年才可以上市销售,在上述两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的背景下,通过《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可以说一汽奥迪已占有奥迪在华大部分资源,本身就要靠自主研发(相似南北大众的处境),渠道又不独立的上汽再玩下去,意义何在?
总之,这种三方合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奥迪这么玩,颇有饮鸩止渴的意味。
上汽不发声在守株待兔?
自去年11月份公布上汽奥迪合作以来,除陈虹在去年12月份有过在投资人大会上公开表态,“上汽奥迪项目不变”以来,上汽对奥迪在华的渠道之争都选择了沉默。
部分媒体在今年报出上汽奥迪项目的相关进展,如高管安排,项目技术及产品引进等,虽然触动了现有奥迪经销商的神经,经销商也通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起了奥迪经销商联会,制定了《三亚声明》,也推迟了上汽奥迪项目达成时间,但上汽选择不发声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那些时候奥迪方面并没有与现有经销商确定什么动摇上汽奥迪项目根基的事,与上汽还是一条战壕的兄弟,而如今不一样了。
在此次协议中,奥迪已将上汽奥迪的销售权合并给了一汽奥迪现有团队,只保留了上汽生产奥迪的权力,虽说奥迪在华实现了大众集团“TOGETHER战略”,协同生产,提高效率,但这与上汽对奥迪的诉求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笔者看来,此次上汽必然要发声的,只是时机问题。对此据接近上汽集团的人士对笔者透露,就此协议,上汽目前不便给予评价,准备至少与奥迪沟通之后,择机表态。
就此前上汽在奥迪项目上谨小慎微的举止看,上汽还是很希望项目成形,况且项目已有些实质性的举措。不过就此协议,上汽正在等待奥迪给个说法。当然也不排除与一汽方面就合资销售公司进行沟通的可能。
同时上汽的投资人也需要上汽方面给个说法,因为去年陈虹的表态正是在集团股东大会上做出的,而这一项目又是投资人关注的热点,持续这种不表态的做法,对于集团股价也不是什么利好。(编辑:西鲁)
|
|||||||||||
|
|